数据包括:137处监测站点的样地号、样地类别、图幅号、卫片号、横坐标、纵坐标、生态区位、县代码;气候带、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土壤颜色、土壤结构、土壤干湿度、土壤坚实度;腐殖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海拔、地貌、坡度、坡向、坡位、立地类型名称、立地类型代码、地类;植被类型、土地权属、林木权属;湿地类型、湿地保护等级、荒漠化类型、荒漠化程度、沙化类型、沙化程度;起源、森林类别、林种、树种结构、龄组;灌木盖度、灌木最大灌幅、灌木平均高、灌木年高生长、灌木生物量;草本盖度、优势草本平均高、草本生物量、植被总覆盖度;树种名称、优势树种、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样地活立木蓄积、林木蓄积、森林自然度;群落结构、林层结构、生态功能等级、生态功能指数、灾害类型、灾害等级、森林健康等级、更新等级、林木生活力、生物多样性指标、工程类别、工程措施;造林模式代码、整地方式、造林方式、混交方式、人工造林密度;抚育管理措施、森林经营类型、森林经营措施、地类连续面积、有无特殊对待、地类变化原因等信息。
数据的引用 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青海三江源区2013年森林监测数据集,2014.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数据作者的权益、扩展数据中心的服务、评估数据的应用潜力,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数据来源和数据作者。对于转载(二次或多次发布)的数据,作者还须注明原始数据来源。中文发表的成果参考以下规范注明:数据来源于"三江源生态监测综合数据服务平台”(http://www.sanjiangyuan.org.cn)英文发表的成果依据以下规范注明:The data set is provided by Ecological data platform for Sanjiangyu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ttp://www.sanjiangyuan.org.cn)
数据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