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江源生态监测工作的目标以及开展的监测工作与监测能力现状,对各类生态监测站点布设进行野外核查,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认,在整合现有监测资源和填平补齐的基础上,合理布设生态监测站点,通过布设监测站点,统计得出站点信息元数据,并统计分析得出站点数据库。本数据针对历年森林监测设置的150处监测站点的统计汇总分析,文件格式为word格式。
2、数据说明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18年度共完成了150处区域监测站点的外业调查复查工作,取得了年度森林土地150个监测样地的植被盖度、总生物量、主体指示植被平均高、主体指示植被生物量等监测数据,所有站点样地全为非沙化治理工程监测站点。
样地号的编写方式为:县行政代码—**JC—样地号码—年度。**指监测项目,如三江源监测为SJYJC、三江源森林监测为SLJC,样地号码按各县所作样地顺序编号,如001….。年度为监测站点初设年度,如监测年度为2009年,书写时即为09。
详细调查了森林站点中的各项因子,调查因子如下:
立地条件:包括地貌、坡度、坡向、土壤(土壤类型、厚度、质地、枯枝落叶层厚度、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等。
林分因子:包括地类、权属、植被状况、林种、树种、盖度(郁闭度)、起源、平均高、生长量等。
生物量:包括灌木和草本单位面积生物量、产量。
3、数据处理过程本数据遵循外业调查的真实性、客观性,在将外业调查的监测数据取回后,利用统计分析后的森林数据集建立数据库,按照三江源项目要求对监测因子进行深入分析,开展报告的编制。
数据的引用 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青海三江源区2018年森林监测报告,2018.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数据作者的权益、扩展数据中心的服务、评估数据的应用潜力,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数据来源和数据作者。对于转载(二次或多次发布)的数据,作者还须注明原始数据来源。中文发表的成果参考以下规范注明:数据来源于"三江源生态监测综合数据服务平台”(http://www.sanjiangyuan.org.cn)英文发表的成果依据以下规范注明:The data set is provided by Ecological data platform for Sanjiangyu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ttp://www.sanjiangyuan.org.cn)
数据评论